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泡腳的習慣,這對健康是非常有利的,掌握正確的泡腳方法,可以為健康帶來更多的好處,但是泡腳也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,那么泡腳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內容?泡腳的注意事項有哪些?下面就來詳細了解泡腳的注意事項吧。
1、泡腳時的注意事項
1.泡腳時間不宜過長
泡腳時間越長越好這個想法同樣是錯誤的,中藥泡腳一般泡40分鐘即可,40分鐘可以讓足部毛細血管吸收夠有效中藥成分了,而且泡腳時間太長容易冒大汗,汗液流失過多對心臟是有損害的。
2.泡腳水不宜太燙
很多人在泡腳的時候都是選用高溫度的水,他們認為溫度高,對促進中藥成分的吸收和血液循環(huán)方面有幫助。其實這是錯誤的,因為40度左右為人們比較適應的溫度,過高的溫度,會燙傷皮膚,而且血液循環(huán)一下子太快的話,導致血液上沖,反而引起不適,甚至出現虛脫。
3.太飽太餓時都不宜泡腳
在過飽、過饑或進食狀態(tài)下泡腳,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(huán),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。飯后半小時內不宜泡腳,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。吃完飯后,人體內的血液集中流向消化道,如果這時用熱水泡腳,就會使本來應該流向消化道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,時間長了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(yǎng)不足。
2、哪些人不宜泡腳
1.靜脈曲張或血栓患者
腳部靜脈曲張的人用熱水泡腳,會有腿部腫脹、沉重的感覺,這是因為腳部溫度升高使得血管更擴張。因此,靜脈曲張患者泡腳后,應把雙腿抬高以助血液回流。
2.糖尿病患者
糖尿病患者發(fā)生神經與血管病變后手腳對溫度的感覺日漸不靈。正常人感覺很燙的水溫,他們卻感覺不出來,因此容易以過熱的水泡腳造成燙傷。其一旦被燙傷,若沒處理好,可能導致足部感染、潰爛,嚴重的還會造成截肢。
3.心臟病和低血壓患
本身有心臟病或低血壓的患者平時即可能有頭暈現象,以熱水泡腳太久,可能導致心臟與大腦缺血缺氧而增加發(fā)病危險。
4.學齡前兒童
學齡前兒童的表達能力和對熱水承受力不如大人,大人覺得溫度適宜小孩未必能承受得了。所以,7歲前的孩子還是不適宜泡腳。